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速递 | 如何更好地进行园本教研?注意这6个关系!

待教育对象为真正的人——沈心燕幼儿教育思想研究

赖德信 孙璐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进入“微商城”购买图书!

人物简介

沈心燕,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西城区教研中心学前教育教研室主任,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儿童游戏与玩具专业委员会主要负责人之一,原为曙光幼儿园业务园长。

“六五”至“十一五”期间,在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行动计划》、《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研究》中主持了实验区的工作。主持的“园本教研支持策略的研究”和“促进教师主动学习的教研支持方式”的研究成果分别获得第四届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和第三届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参与了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的编写。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成长史、教育教学思想、师德、影响力四个部分,系统、客观、真实的记述了沈心燕从一位普通幼儿教师成长为研究型教师的成长历程,总结和提炼沈心燕关于幼儿主体性的教育、教学思想。沈心燕用对待幼儿一样的方式来对待教师,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建立以教师为主体的教研工作方式,最终形成一种教研文化,扎根于每个实验园,渗透到每一位教师的心中。


在近二十年的幼儿园的教研实践中, 沈心燕带领团队,不断进行 “以教师为主体” 园本教研活动的改革与创新。教师该如何处理好园本教研中的六个关系?


1处理好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关系

在幼儿园日常的教研活动中, 教师主动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并不高,常常表现出 “你让我干什么, 我就干什么” 这种跟随状态, 使研究往往难以深入。 沈心燕认为,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幼儿园的教研内容没有与教师的实际需求紧密联系起来。为此, 沈心燕在研究指导中不断转变固有的教师观和教研观, 确立了研究的问题来自于教师的研究思路。 教研内容的选择做到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 确立影响教育质量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真问题;研究问题的确定做到 “生成” 与 “预成” 相结合, 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 研究的指导做到了 “放” 与 “抓” 相结合。

三“放”———放开束缚、 放平心态、 放低姿态。

三“抓”———抓实、 抓准、 抓紧。

园本教研的目的就是要让教师成为自身实践的研究者,进而提升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园本教研中教师的自主研究不等于“自流”研究, 它需要教研管理者自上而下地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与专业引领。


2处理好研究与日常实践的关系

在幼儿园教研活动时, 参会者往往会被教研活动的现场氛围所感染, 教师的理性思考、 积极参与的态度和敢于思想交锋的研讨氛围令人感动。 但是让人感到不理解的是教研活动后, 在日常实际教学活动时, 却很少看到研究的影子。从会说到会做, 教师需要一个学习、 体验和主动建构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教师认识、 实践、 再认识、 再实践的过程。那么, 如何帮助教师从会说到会做? 这就需要管理者为教师提供相应的时间与空间,使教师在体验、 尝试、 试误、 调整中, 不断地积累经验, 增长实践知识和实践智慧。为此, 沈心燕提出了如下八个方面的日常指导策略。

1. 深入班级实践, 在与教师的日常互动中明确关键问题。

2. 营造宽松的环境, 在开放、 平等的氛围中进行集体论证。

3. 鼓励个人的研究性实践, 帮助教师以不同的切入点开展个人行动研究。

4. 组织分享交流, 结合实践进行集体反思与同伴互助。

5. 开展反复实践, 支持教师深入探索更加适宜的教学策略。

6. 注重集体会诊, 找出实践中新遇到的问题开展合作研究。

7. 寻求专业引领, 通过与专业研究人员对话或利用其他专业资源不断提升认识。

8. 带领全体教师进行再实践, 形成全园统一的价值观。


3处理好教师主体性与专业支持性之间的关系

在研究过程中, 关注了教师 “所关注的问题”, 将教师原来的 “要我研究” 转变为 “我要研究”。 沈心燕认为, 教师的关注点既表明了教师当前的关注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又表明了教师当前的需要和原有水平。这就要求教研管理者具备一定的专业引领能力, 能够坚守教育的核心价值而不随波逐流。为此, 沈心燕提出了 “一接纳、 二梳导、 三扩充、 四自主转化” 的策略。

1.  接纳教师的原有认识。

2. 疏导教师的价值取向。

3. 由多条思路扩充教师的原有经验。

4. 自主转化,给教师更大的思考和尝试的空间。


4处理好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对话关系

在到幼儿园参加教研活动时, 经常会面对这样一个问题: 大多数教师有比较强的防御心理, 普遍不愿意让管理者和教研员进班看活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经过与教师的深度访谈, 沈心燕发现了三个理由。 其一, 一些教师认为, 自己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希望在课堂上展示是的最好结果, 唯恐获得不良评价。 其二, 教师们普遍反映,按着自己的想法做总是有问题, 真不知应该怎样做才对。 其三, 教师们极其看重管理者和指导者的评价, 但是, 不同的人来看, 标准和要求不一样, 为了迎合这些指导者不同的口味, 教师就要在实践中调来调去, 不知道应该听谁的了。

教研管理者与业务园长在实践中到底应该关注什么? 应该如何看待教师, 并以何种角色来对待教师? 沈心燕带着这些问题在实践中进行了积极探索, 并提出了四个角色和四个专业支持方式的转变。

1. 变讲授者为倾听者———改变教研管理者主观评价的工作方式。

2. 变评价者为挖掘者———改变教研管理者的立足点。

3. 变评价者为置疑者———改变直接告知解决办法的指导方式。

4. 变要求者为建议者———改变教研管理者的自身角色。


5处理好尊重教师原有经验与提升教师新经验之间的关系

教研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专业引领, 它包含专业和引领两个方面的任务, 简单来说, 它专在哪里, 引向何方。专业引领不等于专家引领, 专业引领是对教研员更高一级的要求与职责, 也是决定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的关键所在。

1. 引领什么? 善于引发教师的研究需求与认知冲突; 适时引领教师的研究视角与实践探索; 积极支持教师的行为调整与实践改善。

2. 如何发挥引领作用。 学习是引领的前提。 学习是专业引领的 “底色”。

3. 引领的方式。 适时介入, 让自主研究成为幼儿园的需要;共同经历, 让具有不同背景的参与者感受专业引领的过程; 减少替代,让专业引领为幼儿园的自主发展服务。

在倡导幼儿园管理者在寻求专业引领之前, 应先与本园的教师共同围绕教育实践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 初步找出产生问题的可能原因,然后在有思考、 有需要的前提下, 有目的地去寻求能够解决自身问题的专业引领资源。


6处理好教师自主研究与合作研究之间的关系

学习共同体是学习者基于共同的目标、 共同要解决的教育问题、共同努力的行为, 通过对话、 分享、 协商、 反思等实践活动, 注重优势互补、 发挥团队和个人的最大潜力, 以达到有意义学习为目的, 以促进个体发展为宗旨, 以追求共同事业为目标的特殊组织形式。 沈心燕提出, 关注教师合作研究的有效性, 要把握合作研究中的四个结合点与四个关键点。

(1) 把握合作研究四个结合点

1. 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从交流分享到合作研究。

2. 个性问题与共性问题相结合———从单方受益到共同提高。

3. 团队互助与自主研究相结合———从他人促进到自我促进。

4. 点上研究与制度推进相结合———从个人经验到共享经验。

(2) 把握合作研究四个关键点

1. 把握差异点。 利用合作成员之间的差异点, 把差异变为资源。

2. 把握共同点。 把握研究的共同点, 让每个成员在其中都有收获。

3. 把握介入点。 把握好园所自主研究、 互助合作与专业引领的介入点, 帮助园所形成自主研究的意识与能力。

4. 把握支持点。 把握专业合作中的支持点, 让专业引领为教师的自主发展服务。

沈心燕用对待幼儿一样的方式来对待教师, 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体性。 只有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体性, 才能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沈心燕转变传统的教研方式, 建立以教师为主体的教研工作方式, 最终形成一种教研文化, 扎根于每个实验园, 渗透到每一位教师的心中。


本文节选自《待教育对象为真正的人——沈心燕幼儿教育思想研究》一书,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微信编辑时文章有删减。

推荐阅读

新书速递 | 想设计有趣的课程?快来看这里——《开放式配方课程》

花都开好了,用这些方法,带着孩子在大自然中边玩边学!

班主任提醒:学习从来就没有粗心这回事,真正的原因在这里!

作业的量该如何把控?老师,这里也许有你需要的答案

科幻世界中的人文情怀——《三体》三部曲书册阅读教学现场

如何让教师职业更有吸引力,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来看看他们怎么做!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点击“阅读原文”去微商城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